#原创诗词#
493 人参与
推荐动态
原创|词《 听雨新章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嬉罗帐。壮年听雨客舟旁,云卷浪舒、征雁逐霞光。今时听雨僧庐巷,鬓角未霜漾。沧桑漫品恰仙翔,一任檐前、珠落谱清章。
【注解】这首词的灵感来自于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原文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通过描写听雨这一生活场景,以时间为线索,将人生不同阶段的情感与感悟融入其中,展现了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蒋捷在词中写了不同阶段的听雨。少年时期:“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描绘了少年时的欢乐冶游生活,在歌楼上听雨,有红烛映照、罗帐低垂,充满了浪漫与欢乐,此时的雨是一种浪漫的背景,体现出少年的无忧无虑、风流不羁;壮年时期:“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场景转为在客舟中听雨,江面开阔、阴云低垂,一只失群的孤雁在西风中哀鸣,烘托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和凄凉,反映出壮年时的词人四处漂泊、饱经沧桑的心境;老年时期:“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在僧庐下听雨,头发已斑白,此时的他历经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心境归于平淡、无奈和绝望。“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不再为悲欢离合而情绪波动,只是任由雨声在阶前滴滴答答直到天明,有一种历经千帆后的无奈。
《听雨新章》还是以“听雨”为线索,串起人生三个重要阶段,抒发了历经岁月后豁达洒脱、乐观旷达的情怀,展现出独有的人生感悟与精神境界。结构与脉络依循少年、壮年、今时的时间顺序铺展,作为词中层次分明、人生不同阶段听雨的情境与心境变化。
少年阶段:“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嬉罗帐”,选取“歌楼”“红烛”“罗帐”这些充满浪漫、欢愉氛围的意象,描绘出少年时期在纸醉金迷、歌舞升平之地听雨的场景,红烛摇曳生姿,罗帐轻舞飞扬,雨成为这年少轻狂、肆意享乐时光的背景音,凸显出少年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尽情沉浸于青春的欢乐之中。
壮年阶段:“壮年听雨客舟旁,云卷浪舒、征雁逐霞光”,“客舟”点明壮年为生活奔波、漂泊在外的状态。而“云卷浪舒”描绘出江面上云的自在变幻、浪的舒展起伏,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与豁达,象征着壮年人在闯荡江湖时虽历经风雨却能心怀开阔;“征雁逐霞光”征雁向着霞光飞翔,寓意着壮年人怀揣理想与追求,在风雨兼程中追逐希望,此时的雨是奋斗路上的同行者,见证着豪情壮志。
今时阶段:把原文中的老年阶段化解成没有时间线的束缚。“今时听雨僧庐巷,鬓角未霜漾”,“僧庐巷”营造出静谧、清幽、远离尘世喧嚣的环境,暗示历经沧桑后向内心探寻、追求宁静的心境。“鬓角未霜漾”稍有不同寻常,通常诗词中多以“鬓已霜”表年华老去,这里强调“未霜”,是指心态年轻,尽管岁月流逝但精神矍铄,未被沧桑所侵蚀。“沧桑漫品恰仙翔”,只把沧桑岁月当成下凡游历,超凡脱俗,以一种高蹈的姿态看待过往经历,视苦难为修行、沧桑为“人间的仙境”漫步;“一任檐前、珠落谱清章”,“檐前珠落”即雨滴落下,将其想象成谱写清丽乐章,体现出在宁静中聆听自然、享受生活的悠然,任凭世事变幻,内心安之若素。
新词在情感表达上,写出少年的欢乐,词开篇就洋溢着少年的欢畅,尽情享受青春美好,无拘无束,对未来充满憧憬,听雨是在欢歌笑语、红烛罗帐间的浪漫点缀,情感纯真热烈。也写出壮年的豪情,壮年时面对漂泊与风雨,没有哀怨自怜,而是满怀壮志豪情,以开阔的视野、奋进的姿态迎接挑战,雨助力乘风破浪,追逐梦想之光,情感坚毅。更写出了今时的旷达:历尽千帆,并没有陷入暮气沉沉或对往昔的追悔,凭借“沧桑漫品恰仙翔”展现出独有的人生境界与态度,将沧桑视为珍贵财富,平和、洒脱地享受当下,听雨声如赏乐章,达到一种与天地自然相融、超脱尘世烦恼的旷达心境。
这首新词,通过描绘人生各阶段听雨的场景,传达出无论人生境遇如何变迁,都应保持乐观、豁达、洒脱的心态,把岁月的磨砺当作一场奇妙旅程,在自然与生活中找寻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奏响属于自己人生的清新华章。既是对个人成长历程的诗意回顾,也是对现今世人的一种低迷精神的否定与启示,倡导以从容姿态走过万千风雨的人生。
#开屏遇见你# # ##开屏遇见你## ##原创诗词##开屏遇见你## #




燕北北: [表情]
原创|即兴诗《 解幽思 》
暮云合璧人何处,冷月寒星照影孤。
故影沓来频入念,风摇烛火念空芜。
幸得身栖幽境里,竹声簌簌韵清殊。
独斟静对林泉谧,心若平湖意自舒。
【注解】“暮云合璧,人在何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意思是傍晚的云彩如同璧玉般合成一片,而我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呢。《 解幽思 》的意境中蕴含着细腻而深沉的情感脉络,情景交融,展现了从孤独思念到在清幽中寻得内心安宁的心境转变。
开篇“暮云合璧人何处”,化用李清照词句,描绘出傍晚时分天空中彩云如璧般聚合的壮丽景象,然而在这美好景致之下,却发出“人在何处”的怅问,以乐景衬哀情,引出对亲友的深切思念。“冷月寒星照影孤”,承接上文,夜色渐深,清冷的月亮与闪烁的寒星高悬,洒下的银辉照着自己孤独的身影,仿佛天地间唯有这一抹孤影,将渲染出独处的凄凉。
颔联“故影沓来频入念”,“故影”指往昔亲友的身影,此处用了“沓来”一词,那些熟悉的身影接二连三、源源不断地涌入心间。“风摇烛火念空芜”,此时一阵风轻轻吹过,摇曳的烛火恰似这纷乱的心绪,在这孤寂的夜里,思念如同荒原上的野草,肆意蔓延却又无处着落,进一步描绘了内心的空落与惆怅。
颈联笔锋开始转动,“幸得身栖幽境里”,此处用“幸”字,蕴含着庆幸、感恩之情,尽管孤身在外,却机缘巧合身处这清幽的环境之中,是为后文心境的转变埋下伏笔。“竹声簌簌韵清殊”,描绘出风吹竹林,竹叶相互摩擦发出簌簌声响,那声音清脆悦耳、与众不同,宛如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清殊”二字点明此声韵的清幽独特,并感受到一种脱俗的雅致,使人逐渐从思念的愁苦中抽身出来。
尾联“独斟静对林泉谧”,独自斟酒,画面宁静而悠远,有一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若平湖意自舒”,在这般清幽的景致与独处的静谧时刻,心绪终于如同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之前的孤独、惆怅被平和、惬意所取代,完成了从孤独思念到享受独处、内心沉稳的心境升华,传递出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开屏遇见你# # ##开屏遇见你## ##原创诗词##开屏遇见你## #

阿佑: [表情]




旧梦: [表情]
双林: [表情]
念雪: [表情]
无归: [表情]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