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PC开播
联系客服
+ 关注

香香的咸鱼

ID:13765114
T
35岁
13关注
34粉丝
2377获赞
动态
短视频
香香的咸鱼
3天前
主体感的重要性 最近对于主体感的理解越来越有自己的感悟,不管是学习还是人生,主体感都必不可少,没有主体意识的人生就会像漂浮在茫茫大海的渔船,不知去往何处… 崔寒柏老师在对于初学者临帖的指导中强调临帖不需要多,只需要抓住一个碑帖去深入学习,就像挖一口井一样,当你把这口井挖通了,你再去看其他的碑帖就易如反掌,就像海绵一样可以不断吸收。 其实就是通过这一个碑帖建立学习的框架搭建体系去了解书法中最重要的两点:笔法和结构。 这个思路套用到自己的人生中,如果一个人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主体性、框架感,那人生又会是怎样?是不是很容易会被他人影响?是不是很容易会按照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来决定自己的人生? 看过一些高知分子的访谈节目以及一些提升认知的文章,普遍对短视频都是持反对态度,少刷短视频,多做深度阅读,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建立起自己足够的框架三观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这些映入眼帘杂乱的讯息扰乱认知和情绪,我自己也是深有感触,上一秒还被某个视频感动治愈下一秒又想世界大爆炸… 那这个主体感又是什么呢?哲学上讲的我是谁,我从哪儿来?从哪儿去?过什么样的生活? 就像蜘蛛一样去织网,把生活中学习中的这些点以自己为中心连接起来,搭建自己的体系框架,点与点连成线,线与线连成面,最后自己的网越来越结实,越来越大,同时又可以吸收外来的元素,当你有自己的体系之后吸收的更快更多,同时你也具备了更好的筛选能力,你知道哪些可以为你所用,哪些是可以舍弃的,好的事物也需要自己具备能力去辨别…… #旅行的意义# #树洞#旅行的意义#最近#
查看全部3条评论
迎风: 总结的非常好👍
评论
发送
香香的咸鱼
8天前
人生只要做到80分 其余20分自我发挥 这两天开始了在天津学习书法的旅程,在线下听崔寒柏老师讲理论,怎样临帖,临摹最重要的不是百分之百精准的临摹,而是做到80分即可,其余还需要自己的发挥。 这个观点我从尹烨和吴军老师那儿也听到过,从统计数据来看,在学校追求100分的学生往往踏入社会后可能成就反倒不如那些80分的学生,追求100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把这些时间精力用来学习其他的知识也许能更好的丰富自己。 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艺术,想要达到艺术的高度,除了字内功以外还需要字外功,你的学识、涵养、经历、思考造就了你的作品,陈其钢老师讲过一句话“艺术是和人格高度相关的”,所有的艺术都需要肉体和精神的共同参与。 就像人生不是一场考试,它没有标准答案,更多的是你自己需要探索实践和感悟,与其去追求标准答案,不如给自己留个20分好好发挥做自己… 图片为天津博物馆的宋代汝窑,五大名窑之首,釉色的独特之处在于呈现出“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妙色彩。 #最近# #发个日常#最近#随便发发#最近#有感而发#
轻歌: [表情]
评论
发送
香香的咸鱼
11天前
改变命运 之前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沉迷于研究八字玄学,想来那段时间也是因为迷茫感觉生活没有抓手,想着研究老祖宗的东西看看能否窥探天命。 现在过了10来年如果说命中注定该经历的也经历了,命运是否就是注定的呢,从科学上讲玄学这个东西它无法证伪,你没有办法拿出具体方法去证实是真是假,但假设这些就是真的就都是命运的安排但总有些不服命运的人想着逆天改命… 再后来想着逆天改命的我又开始研究了心理学,荣格对于命运的说法有一句经典语录“潜意识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把它称之为命运”,我们的人生由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决定,最后集合出一张命运的拼图,而选择的背后是由我们多年来所积累的意识、潜意识等决定。 最近在看陈兵教授写的《佛教心理学》,书里面提到了佛陀在西方算是心理学的开山鼻祖,佛陀最先自我察觉、观照内心,并且用一套佛教的修身之法来解脱世俗的苦难,心理学很多的理论和佛学非常接近。 如果说命运可以改那改变自己就是改变命运的那把钥匙,如果说命运不可改那也是自我的选择,选择用潜意识,过往的习惯来延续我们今后的未来… 图片为《在飞机上拍到的一团棉花》 #一键记录生活# #随便发发#一键记录生活#浪漫生活记录者#一键记录生活#有感而发#
南烟: [表情]
评论
发送
香香的咸鱼
14天前
世界嘈杂 这个世界太过嘈杂,别听,别看,别管,然后继续前进。 #一键记录生活# #最近#一键记录生活#随便发发#一键记录生活#生活小记#
热河: [表情]
评论
发送
香香的咸鱼
28天前
人生幸福的三要素 1、选择的自由 2、良好的关系 3、每天都有成长的感觉 展开聊一聊: 第一点选择的自由里面就包含了很多的条件 首先你得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然有再多的选择都是白搭。 其次,你得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个可以增加你的选项 最后你得有一定的智慧,这个可以帮助你做出好的选择。 第二点良好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一段好的关系对于我们人生幸福的重要性,可是要经营一段关系确很难,这个难度应该不会低于经营一份事业,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而且也不一定有收获,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会把感情放在事业的后面,有的甚至会把这个选项从人生彻底剔除掉。 “大富之家出情种”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人到了一定的物质级别一定会去追寻情感精神领域的满足,因为这些不是有钱就可以得到的。 我特别喜欢金惟纯先生的一句话“人首先要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这样大部分的人际关系你都不会有太多问题”,我们遇到的其他人其实都是我们在人世间自我散落的碎片,你对他人羡慕嫉妒是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你对他人的愤怒不屑是你对你自身不满的投射,你对他人的喜爱和付出是你对你自己的支持和怜爱。 良好关系的前提是我们都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想要找寻一个好的朋友、同事、伴侣的前提也是我们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好的朋友、同事、伴侣,一切从自我改变。 荣格说过“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 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不同, 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 种子破士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 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 ” 第三点每天都有成长的感觉 这点我的感触很深,以前觉得任何的改变都会让自己害怕,所以成长的速度也比别人慢很多,而且消极思考的方式让我从自身的经历里只看到了负面的影响,但后来随着经历的变多和自己想要突破成长的意愿,现在也会试着从里面去看到要吸取的经验和需要改正的地方,这个就是成长型思维,最持久稳定的快乐是自我成长的快乐,我相信命运不会亏待一个愿意成长的人,先种下善因,至于善果需要时间让它发芽开花结果… 祝愿自己也祝愿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收获人生的幸福。 #树洞# #成长记录#树洞#热爱生活#树洞#生活碎片记录#
查看全部3条评论
小锳: 之前看到他和女儿通信交流,一同重修好了关系👍
评论
发送
香香的咸鱼
1月前
佛教的“四正勤” 未生恶法令不起:还未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不要让它发生。 已生恶法令断除:已经发生的不好的事情让其终止。 未生善法令现起:还没有出现的有益的事情让其出现。 已生善法令增广:已经出现的有益的事情让其扩大。 可以用来自我精进和改变的方法,修福报修能量。 #记录美好生活# #有感而发#记录美好生活#树洞#记录美好生活#热爱生活#
念雪: [表情]
评论
发送
香香的咸鱼
1月前
发掘天赋 天赋就是自己有而别人没有,或者花同样的时间你做的比大部人都好,同时这件事本身可以带给你持续不断的正反馈,让你能产生更多的驱动力坚持下去。 聊聊自己关于绘画 小时候最喜欢干的几件事,打游戏、看动画片、画画还有看书,这些习惯基本保持到现在。第一次在绘画上收到的正反馈是在小学三年级的美术课上,自己第一次用水墨画画了一只猫,那只猫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了好久“从来没见过画的这么有灵气的猫”那个时候还不懂啥叫灵气,只知道被夸了,那幅画后来搬家也找不到了,挺可惜。 自己平时在家无聊也会找些素材自己画,在美术课本上找了一张椅子就在那儿临摹,画完了自己就贴在家里的墙上,后来妈妈看到了那幅画,她对我说“你去学艺术吧!” 后来就去艺术类高中开始了画画,由于自己对于素描完全没有基础,根本不知道从哪儿画起,那个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初中开始就已经练习素描了,进去之后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美盲,就看别人怎么摆弄工具我就照着模仿,当然我也很荣幸成为了专业成绩倒数的那几个。 在第一个学期期末专业考试的时候,老师指着我的画,对我说了一句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幅画是不是别人帮你画的?”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没有做任何辩解,难过之余又觉得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开始进步了,到了第二个学期的时候我的画就挂在墙上,也没有再听到老师的任何质疑,更多的是对我的认可。 后面上了大学自己的专业成绩也一直都在前列,专业老师对我也是非常的认可和喜欢,到现在也从事着绘画艺术的工作,偶尔发些作品到网络上也收获了一些粉丝,最近作品创作少了,自己也要再努努力… 关于写作 从小语文成绩还不错,尤其是作文,对于死记硬背的东西我不感兴趣,但是用自己语言表达创作的命题我的分数还都挺高,发掘我天赋的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他是特级教师,也是当时学校公认的“大才子”,他看到了我写的一篇作文,他就让我去投稿《全国中小学优秀作文》,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靠写作赚到稿费,后面到了大学进了系里的报社,也发表了文章,看到别人拿着报纸读着自己的文章也算是满足了自己小小的虚荣心。 这段时间在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开始变多,觉得人活着总得留下些什么,自己读过的书、思考过的观点、创作的作品可以分享出去,一则展现自己、二则寻找同频共振的同类、三则用来记录每个阶段的自己,看看是否有所成长。#随便发发# #热爱生活#随便发发#有感而发#随便发发#日常碎片#
查看全部3条评论
香香的咸鱼: 嗯嗯,为自己的人生多创造点快乐
评论
发送
香香的咸鱼
1月前
逆境是常态 一大早被崔志龙先生的一段话醍醐灌顶 以下是原文: “逆境”在一般语境中描述的是一种令人有挫折体验的情境,而在佛教语境中指代的是“违逆的心境”,它泛指一切不如意,不如愿的体验,比如当你和一个人表达热情,却被忽视和拒绝的时候。逆境会唤起人强烈的挫败感,而在关系中,它还可能激发一个人自恋意义上的羞耻感。 经历的多了,你会发现这个世间顺境不常有,逆境却是常在,这是因为事物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的意愿和事物本身的发展趋势往往不能达成一致,我们想要让事情符合自己期待的心愿就是执着,而对这种不一致的抗拒就是痛苦,当一个人用执着对抗无常法则的时候,痛苦就会无上限的加剧。 执着就像是一种精神蛮力,一条错误的心理路径在执着的坚持下会更加偏离我们的心意,抓取的越强烈,消散的就越快,因为执着加速了破灭的进程。 这个世界本质上就是一个流体世界,其中每个要素都在顺应着各自的趋势,有着自己的轨迹,即便最微小的事物也在另一个我们无法感知的尺度上遵循着自己的天体法则,所谓“刹海之内有微尘,微尘之内复有刹海。” 对于这样充满复杂性和变易性的世界,人大部分时候只能交集和体验,所谓的拥有什么的感觉,其实只是交集的时间相比其它事物更为持久换言之,而不是真的能据为己有,“拥有”只是一种相对恒常的体验,它并不实存。在这个视角下,我们不是要抗拒和舍弃我们原本留恋的东西,而是改变体验的心态,以另一种心情学会珍惜。 以上是原文,最后总结一句逆境才是常态,顺境却不常有,我们拥有的只是瞬间,却被执念蒙蔽了心念…… #随便发发# #有感而发#随便发发#文字的力量#
十三: [表情]
评论
发送
香香的咸鱼
1月前
聊聊热爱 由于教学年龄段差距的原因,我感受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艺术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低年龄段的孩子展现了更多最原始的热情和驱动力,每次上课都很期待今天的课程内容“画什么呀,老师,我都迫不及待了” “什么时候开始画画呀”,他们的热情也会无意识感染我,每次想课题也会尽量生动有趣,去引导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绘画激情和天赋,不做任何干涉。 每次课程快要结束还在修改自己的画面,“真想让时间慢点,怎么每次都这么快啊”,孩子的世界就是如此简单,只要不停的绘画创作就能感受美好。 大孩子们可能更偏向于功利性,不断的考级获奖,有些是父母坚持让孩子学习,因为学校看重技能,每次下课都很快要赶往下一个培训的地方,匆匆忙的赶路,这个过程是否有享受到快乐呢? 崔志龙先生说过“想要让一个人的动力下降,那就让他思考这件事值不值得,或有没有用”,在成人的语境下我们会慢慢趋向于功利、功能、工具化,所有的工具属性本质上都在屈服于另一个主体,也就是他人的眼光。 孩子的快乐只在于自我的体验而不屈服于任何外在的评价体系,所以更赤忱、更有驱动力。 艺术的本质在于提升自我的审美修养、表达自我的情感,用绘画语言或者肢体语言或者建筑语言等等都只在抒发自身的情感。当我们学会用艺术只是单纯抒发自己的时候,我们的自我也能更加舒展…… “艺术和科学造成物质生活的平衡,并扩展了生活体验的天地。艺术导致对生活更深刻的了解。因为艺术本身是感情的深刻表现。”一霍夫曼 图为胡安·米罗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的作品,世界上最贵的“儿童画” #随便发发# #做自己#随便发发#生活碎片记录#随便发发#有感而发#
之微: [表情]
评论
发送
香香的咸鱼
1月前
“奖励”的诱惑 人的每一处身体机制都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存活下去,哪怕我们觉得负面的情绪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而产生的反应,只是有些保护会比较过度。 活下去,为了让活下去的体验感更好,或者说为了奖励自己能够有活下去的动力,我们会对不好的体验进行隔绝,为了适应环境调整不好的体验因此产生了防御机制,例如:投射、幻想、转移、分裂等等。 例如你和一个人聊天,而你只要提出和他不一样的观点、看法,他会本能的进行反驳,“你这个不对,你这个想法有问题”,这个背后形成的防御机制是因为自我虚弱,通过反驳别人的过程让别人来重视自己。 包括有一部分人也会停留在不健康的关系中无法自拔,哪怕在外人眼里这段关系真的没有任何价值,只有伤害。就像之前说的人所有的身体机制都是为了活下去,人天生就是会趋利避害的,所以ta一定是在这段关系中得到了某种“奖励”。 自恋型人格障碍(简称npd),在追求目标对象时一般分四个阶段,爱轰炸期—贬低期—抛弃期—回吸期,前期npd会给你极致爱的体验,让你感觉到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爱你更懂你,后期他觉得掌控了你就会开始贬低羞辱,这一环节你可能会受不了他的贬低开始自证,来让他对你改观,那就正好落入了他设的圈套,吸取你的价值,最后吸完抛弃,如果没有更好的血包他还会再回吸。 很多npd的父母同样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贬低羞辱让你证明自己的价值,同时十个巴掌给一颗糖的激励方式,让你对他的“奖励”上瘾,就像买彩票一样,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奖,但会一直持续期待着。 从npd原生家庭成长的孩子在爱情中碰到npd的概率也会很大,因为这个是他们所熟悉的关系模式,人会下意识走进这段“舒适区”。 给你糖果的人也有可能是恶魔…… 这幅画来自于米开朗基罗—《被恶魔折磨的圣安东尼》 #保持更新# #有感而发#保持更新#文字的力量#
南烟: [表情]
评论
发送

扫码下载APP

和3000万+多元女性交友

推荐直播

ezach
135
I🐯U
196
Ƥ α Ƥ υ ε ռ
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