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的咸鱼
ID:13765114
16关注
41粉丝
2607获赞
动态
短视频
愿力消除业力
听王德峰老师《六祖坛经》讲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被业力所牵制,前人的活动实践虽然结束了但却决定了后人活动的前提条件,这就是受业。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活动的结果前提下从事新的活动,又产生新的业力。
想到了基因遗传学里一个例子,从来没见过猫的老鼠第一次见到猫就会有本能的恐惧,前面的老鼠将这个对猫的恐惧刻在了基因里,一直遗传至今,你以为你忘记了,其实早就刻在了基因里。
包括我们自身的人生选择是自己主动的选择吗?还是我们家庭或者这个时代价值观的影响呢?
以前觉得背井离乡不太好,现在留学出国很骄傲,以前女子无才便是德,现在各个争做女强人,以前多子多孙多福气,现在一个都嫌麻烦。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世界上的价值观都是相对的,如果真有绝对的价值观那就是人心善良的愿望”
佛教四弘誓愿就是摆脱业力对我们的束缚,获得自由的方式:
1.度众生
这个度众生并非是把自己当成救世主,而是通过度别人来度自己,自己即是众生的一员。
禅宗的原则是主体性原则,禅宗反对把佛尊奉为救世主,我们每个⼈其实都是佛,于是每个⼈
相信他⾃⼰能够度⾃⼰,即觉悟成佛。
2.断烦恼
最重要的认清世界本质即是“空”,消除二元的思想,烦恼都来⾃“虚妄思想⼼”,即来⾃对⼆相的趋避,趋⾼避低,趋贵避贱如此等等。
所以我们断烦恼就是要破除“虚妄思想⼼”。关键在于离⼆相,从相中出来回归实性,这叫般若智慧。只有领会空,才能去除“虚妄思想⼼”。
3.学法门
法⻔⽆尽是因为尘劳⽆尽,尘劳指带着烦恼做事情。
学法⻔关键是“须⾃⻅性,常⾏正法”,从⾃性中领悟佛性,实践即是正法,⽽⾮单纯记忆条⽂规则,这才是真正的学法⻔。
4.成佛道
成佛道需“常能下⼼”,即能常常内⼼谦下,确认⾃⼰是卑微、渺⼩的,⾃然能“⾏于真 正”,要能将迷悟和觉悟的对⽴,将真妄的对⽴都消除了,⾃然能⻅佛性、成佛道。
常念修⾏是愿⼒法。常念修⾏就是将整个⼈⽣视作⼀场修⾏,修⾏并⾮苦⾏,⽽是在形⽽下的现实⽣活⾥去过形⽽上的⽣活。
钱解决不了我们心的问题,心的问题得从心本身出发,前提是我们要自己去看到,通过佛法明心见性,安住心舍。 #生活随手记# # #

无条件的爱我想是很多人内心最想追求的,尤其是对于原生家庭没这么幸福,内在充满痛苦创伤的孩子来说,无条件的爱变成了自己毕生所追求的目标。
npd也叫自恋型人格障或者叫情感吸血鬼,这类人习惯用一些不健康的手段甚至卑劣的方式来控制周围的人,三角测量或者pua言语上的羞辱贬低,甚至于用肢体暴力来操控身边的人,他们内在最深的渴望就是无条件的爱,希望身边所有人都能满足他所有的需求,而这类人之所以让人觉得可怕就是内在的欲望强烈,同时自己又无法控制和满足自己,需要靠控制他人来填补心灵的黑洞,更重要的是这类人是完全不顾他人利益甚至死活,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
刘晓庆成为了现在很多人内在精神的楷模,在庆奶身上不光看到了鲜活的生命力、百折不挠的韧劲,还有对周围人不顾一切的付出和善良,最重要的是可以做到不求回报,这种格局就注定她不是一般人,节目里张蔷形容刘晓庆的格局就像海一样宽广。
这两个例子相对比较极端,但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那对于普罗大众的我们又有怎样的启示?
借用付丽娟老师的话“这个世界存在无条件的爱,但是很稀少,它只是在发生的那一刻发生,它不是永恒,但是在发生的那一刻,它就是永恒,成年人只会付出无条件的爱,而不会去追求无条件的爱”
人生到最后我们只会记得那些难忘的瞬间,最爱我们的人也不会永远留在我们身边,但是给予的爱却会一直陪伴着我们,让我们记得曾经我也被爱过,刹那即是永恒,去付出而不去刻意追求,愿每个人难忘的时光都是温暖和幸福……
#2025重启人生# # #

曦: [表情]
家族业力
原生家庭对于每个人最大的影响是家族业力,家族业力形成最重要的因素个人认为就是“念”,而业力就是“念”的显化。
小到对于个人价值观的影响大到对于整个民族社会的影响,皆受不同的念的显化而形成家风或者民族文化。
我们从小接受最多的就是父母对于我们价值观的引导,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是重要的什么事是不重要的,有些名门望族还有自己家族的家训,这些“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我们日后的行为准则。
在我们还没有确立是非观和个人的框架之前,这些“念”我们是无法分辨好与坏,对我们成长是否有利,因此在我们日后生活中某些“念”也会对我们的人生起到阻碍。
人的觉知在后天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这些“念”可能根深蒂固,但是我们可以用后天的觉知去感受到这些“念”的存在,让冰山下的一角慢慢浮现出来,观察自己的行为是由怎样的“念”产生的,就像电脑系统时不时要去更新一下扫描一下原始的数据库,查查里面是否有需要清理和更新的数据。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强的,我们的人生最后是怎样的,都是由自己的选择决定的,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从小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双胞胎兄弟,看到父亲家暴的行为,长大之后弟弟选择了成为像父亲一样的施暴者,而哥哥选择了成为一个有爱负责任的父亲,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因为从小他们就在心里种下了不同的“念”,一个想要成为父亲,而另一个不想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
最后借用黄执中老师说的一段话“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就像是一个火箭从地球起飞的时候,你受到最强烈的一定是地球的引力,可是这个引力的影响不会是永久的,随着火箭越飞越远,你会受到月球的引力,会受到火星的引力,宇宙很大,你可以为自己找到第二颗星球” #观点分享# # #

查看全部6条评论
✨屿暒✨: 所以,我們是有機會拆開底層邏輯,改寫程式的,只要靜下來感受和思考自己所思所想,一切業念可以被消除、和解。 [表情]
我命由我不由天
当天地法则化作锁链禁锢众生,当因果轮回编织成无法逃脱的巨网,哪吒的每一次抗争都在叩问:在既定的宿命面前,人性的光芒是否真能撕裂天道的囚笼?
一、天命的囚笼与生命的困局
神话世界里的天道,从来不是慈悲的秩序维护者。昆仑山巅的封神榜镌刻着冰冷的命运密码,太乙真人的乾坤圈不仅是法器,更是象征天规的枷锁。敖丙背负龙族千年屈辱,申公豹在偏见中扭曲,这些角色的宿命轨迹如同提线木偶,被天界诸神用因果丝线牢牢操控。魔丸转世的哪吒,从降生起就被贴上"灾星"的标签,生辰宴上的天雷咒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天道对叛逆者的杀鸡儆猴。
二、反叛者的精神图谱
哪吒的混天绫撕裂的不仅是陈塘关的夜空,更是对天命最直白的挑战。当他在山河社稷图中以火尖枪刻下"我命由我"时,那些迸溅的火星点燃了每个被命运碾压的灵魂。李靖夫妇的舐犊之情化作破除天劫的密钥,证明亲情这种"非理性"的情感,恰恰是冲破天道算计的变量。敖丙褪去万龙甲时的决绝,殷夫人举剑问天的姿态,都在演绎着凡人对抗神谕的壮美史诗。
三、破局者的当代启示
现代社会的"天劫"以更隐蔽的方式存在: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资本构筑的阶层壁垒、世俗成见形成的认知牢笼。就像哪吒用乾坤圈压制魔性却保留本心,当代人同样需要在规则与自由间寻找平衡点。陈塘关百姓从扔菜叶到举盾牌的转变说明,群体的觉醒才是打破宿命轮回的关键。当每个"哪吒"选择相信"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时,天道的齿轮终将因人性的温度而生锈停转。
那个脚踏风火轮的少年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不是击碎所有枷锁,而是在认清宿命本质后,依然选择相信人心深处永不熄灭的光。这种光,既能照亮封神榜的裂缝,也能在钢筋水泥里为每个不愿被定义的灵魂导航。 #树洞# #观点分享#树洞#当朋友圈发#



之微: [表情]
艺术的创造力对亲密关系的思考
真正的情感联结如同艺术创作的共生系统,在相互映照与碰撞中,激发出超越个体的生命能量。
一、信任作为画布:创造力的基底
日本陶艺家滨田庄司在民艺运动中发现,真正的创作自由来自对材料本性的尊重。这启示我们:当伴侣成为彼此的精神策展人,不是强行改造对方的"创作风格",而是像修复师对待古董瓷器般,用金缮技艺在裂缝处勾勒出新的美学维度。
二、差异作为颜料:冲突的创造性转化
亲密关系中的认知差序同样具有这种艺术张力:当抽象画家康定斯基遇见写实派画家加布里埃尔·穆特,他们的夜间绘画辩论催生了蓝骑士派的革命性美学。差异不是需要消除的瑕疵,而是混合颜料的调色盘。
三、共同创作:生长性关系的显影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玛丽亚别墅,其流动空间与自然光影的对话,隐喻着理想亲密关系的建筑学本质:既保持个体的结构完整性,又创造共享的过渡空间。这种关系场域如同德国包豪斯的工作坊,伴侣们在共同创造中不断突破认知边界。
每个人都成为对方生命艺术的参与者,在相互映照中持续重构自我。当我们将关系视为动态的艺术项目,每一次对话都是即兴创作,每个冲突都是风格突破,成长便自然发生在共同执笔的过程中,如同中国卷轴画的渐进展开,永远留有继续描绘的空白。
图为法国著名画家亨利·马蒂斯的作品
#当朋友圈发# # #



池月: [表情]
唯有爱与觉知,方能重塑人生
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我们如同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时而顺风破浪,时而遭遇惊涛骇浪。而在这复杂多变的旅程中,唯有爱与觉知,才能成为我们破除迷雾、驶向彼岸的双桨。
为何人类会创造上帝,因为我们需要爱,需要无条件的爱,而上帝满足了每个人平等无条件爱的需求;同样我们也需要关系,在关系里我们能感受到亲情的无私奉献,朋友间的相互扶持,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或是陌生人的善意与关怀。
执中老师说过,“真正的独立不是不依赖,而是可以依赖很多,当我们人生的支点变多,哪怕有一个点崩塌,我们还有其他点在支撑,这些点连成一片网,哪怕我们从悬崖坠下,下面的网也能安全的接住我们”……
然而,仅有爱是不够的,觉知同样不可或缺。觉知是一种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是一种对生活本质的清醒认知。
觉知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生活的分辨率,“一秒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觉知使我们不再被欲望所束缚,不再被虚荣所诱导,不再被表象所迷惑。
爱与觉知相辅相成,共同塑造着我们的人生。
爱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温暖与美好,觉知则让我们在温暖中保持清醒,在美好中不迷失自我。当我们以爱为底色,以觉知为指引时,便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坚定。
#当朋友圈发# #人生#
#人生感悟#当朋友圈发#观点分享#

无归: [表情]
从书法个人风格引发的思考
“书法就是哲学,一个人的风格建立在于一个人本身框架建立的前提上,如果一个人写什么像什么,但是却没有把自己写出来,那说明这个人没有原则,没有自己的审美取舍”这段是崔老师关于书法个人风格的观点。
这段话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感情中如果对另一个人毫无原则、毫无底线的付出,大概率是换不回同等的爱的,因为这个付出伴随着一种自我的牺牲,一个人都没有了自我,那就如同空气一般,很难被他人看到,就像《素食者》小说里面的那个英慧,她在什么时候被看到呢,在某一天没有像往日一样为自己的丈夫做早餐;《再见爱人》里面的葛夕是什么时候被看到的呢?最后没有下车,把与刘爽两人最后的回忆留在了站台,自己独自开始了新的旅程……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父母无底线无原则的溺爱自己的孩子,大概率以后孩子会变成一个内在无力的索取型人格,为什么会内在无力呢?溺爱出来的孩子会没有边界感,从小父母就如同自己的手脚,而他只要动一下嘴发号一下命令,父母就会满足他,长大之后他就会把这种模式带到与其他人的关系里,尤其是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往往是亲子关系模式的衍生,所以溺爱出来的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伴侣,而这种无力感来自于如果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光会带来自恋受损的暴怒,还会带来自己无法控制这段关系的无能感。
人都需要价值感,都希望被认可被看到,而价值感本身是需要靠自己去创造的,人的自信来源于我们一件件事情成功的积累,溺爱出来的孩子本身自己无法产生创造价值的能力,哪怕在社会上获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在感情中依然无法给到爱,因为本身内在是匮乏的,自我的空洞需要依赖他人来填补……
自我的框架不光是艺术上个人风格确立的基础,也是我们个人探索的方向,一个内在自我丰盈的人才能收获更美好的未来…… #当朋友圈发# # #




无归: [表情]